logo

徐梦桃、于震加盟《博物馆之城》第二季——中华文明探源季 体验耕作溯源农耕文明

更新时间:2023-07-14

由450年持续酿造的国窖1573独家冠名播出《博物馆之城》第二季——中华文明探源季,第二期将在今晚和大家见面。本期节目将“探源”对准了中国农耕文明。“民以食为天,食以安为先”,农业的发展与人类的发展休戚相关,此次探源之旅将由探源导师单霁翔、王巍带队,带领探源团王昱珩、于震、徐梦桃、郑璐,从正在进行考古发现的北京通州路县故城遗址出发,由一粒粒来自2000年前的炭化种子开始,拉开探索中华农耕文明发展的序幕。

 01.jpg

民为国基、谷为民命,从古至今皆是如此。节目不仅走进路县故城遗址、国家典籍博物馆、中国农业博物馆,更将脚步移至户外的旱田、水田中,从土地、种子出发,体验古人的耕作方式,感受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。节目巧妙运用叙事表达,通过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叙事设计,让观众了解文物“过去”历史背景的同时,感受到文物在“现代”的具体使用方式,充分了解到文物的“前世今生”,感受文物在历史中的变迁与传承。“探源团”们满怀敬畏与求知,从了解靠近那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业“黑科技”,到一点一点地从视觉、听觉、感觉上“身临其境”,深入且真实地感受到中华农耕文明充满智慧的发展史。

 2.jpg

探源团识五谷 解码东汉古人“粮仓”

“国之大者,农业为先。农业的出现,是文明起源的基础。因为农业的发展,人们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、有了稳定的居所、有了人口的繁衍。农业的发展,还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,孕育出更多的中华灿烂辉煌的文化和艺术。”伴随着探源导师单霁翔的一段感慨,探源团在位于北京通州区的汉代路县故城遗址集结,开启农业探源旅程。北京路县故城遗址是2000多年前东汉时期五谷齐备的发现地,对中国农业的发展研究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。这一站,探源团从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五谷开始,走进鲜为人知的植物考古工作现场,亲身体验植物考古的浮选工作,在显微镜下挑选东汉古人的粮食作物。那么什么是炭化种子?一颗小小的炭化种子历经千年,它的身上传递出怎样的“基因密码”?它究竟要经过多少工序才能被提取出来?在体验的过程中,探源团又将对考古、对五谷产生哪些新的认知?

 03.jpg

珍贵文物彰显中国古代农耕地位 探源团沉浸式感受先人智慧

见证中华农耕文化发展脉络,少不了珍贵的史料记载与历史文物。本期节目中,探源团走进国家典籍博物馆,在栩栩如生的《天工开物》著作中,感受“五谷丰,苍生足,农耕稳,天下安”的农耕文化。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与国窖1573研究院联合举办的“邂逅·多彩大明1573——万历文物主题特展”中,寻找农业高度发达的秘密。探源团带领观众一同参观了珍贵文物——历时13年才能织造成的明代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与用852根金丝制成的金翼善冠。珍贵文物背后蕴藏着哪些高超技艺?皇室珍品纹样又象征着王朝统治者对农耕文明的何种态度?

 04.jpg

在参观了国家典籍博物馆和中国农业博物馆后,探源团成员们还一起来到历经康熙、雍正、乾隆祖孙三代100多年“苦心经营”的京西稻田。在这里他们被分成两个小组,结识了一生只干一件事的京西稻爷爷,通过不同时期的农具进行沉浸式耕种体验,品尝了皇帝亲自栽培的稻米品种。为什么水哥会在耕种过程中让单霁翔赞不绝口?奥运冠军徐梦桃如何在田地中发挥“冠军优势”?“米”字里又蕴藏着哪88道工序? 这些问题的答案,都会在今晚的节目里一一揭晓。

 05.jpg

农耕意义源远流长 探源团同感“食之不易”

从种子的浮选到显微镜下的识别筛选,这些看似光鲜亮丽的考古发现背后,其实是无数考古人贯彻“简单的事情重复做,重复的事情认真做”的态度。正是通过考古工作者的发现与累积,才能够将中国农耕文化继往开来,传承发扬。同时,节目嘉宾也通过耧车播种、水田插秧的体验,在汗水和劳作中深刻理解到“粮食来之不易”的道理。无论是互动体验还是嘉宾对谈,节目都旨在通过这些回归本源、回归现实的方式传递出中国人热爱土地、信仰土地的情感,并通过别具匠心的互动将这种情感进行延续与发扬。

06.jpg 

农耕之于中国,究竟有着怎样源远流长的意义?农业发展的背后,又有多少辈人付出了心血和汗水?切切实实的务农体验,会让探源团成员之间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?今21:05,锁定北京卫视《博物馆之城》第二季——中华文明探源季,聆听关于农业的历史故事,见证千年农耕文明的发展脉络!